醫務人員的健康誰會來“守護”?
12月7日,廈門中山醫院血液科43歲王昭副主任醫師因主動脈夾層破裂搶救無效去世,僅相隔一日,該院呼吸內科40多歲尹小文博士因心臟聚停也相繼離世,12月13日,福建省立醫院一名25歲護士在值夜班時突發心肌炎發作暈厥生命垂危。正當年的醫生和年輕護士痛失“健康”,讓人民失去了健康“守護者”,使完整的家庭成殘缺,筆者深感惋惜。人們在唏噓扼腕的同時,應該多了一份思考。
有醫務人員曾用“外表光鮮,內心憔悴”自嘲,更有甚者感嘆天下最難的職業是在中國當醫生,他們有時“吃”輻射救死扶傷,卻鮮為人知,還要忍受患者的誤解與指責。其實醫務人員無須被奉為“天使”,當成“救世主”,對他們的“捧殺”和“棒殺”都是一種傷害,他們純潔的只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減輕患者的痛苦,延長患者的生命,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,但卻無時無刻的不在“犧牲”著自己。大家深知醫療工作是個高風險的職業,疾病表現的復雜性,使醫療存在許多未知數,職業本身給醫務人員帶來了巨大壓力,然當今醫患關系緊張,使醫務人員更加如履薄冰,如臨深淵,身心疲憊。但盡管如此,大部分醫務人員還是感到治病救人是幸福的,看見患者痊愈是高興的,聽到患者及其家屬感謝是快樂的。
守護人民健康的醫務人員,他們的健康該由誰來“守護”?面對醫療資源不足、分配不均的現狀,筆者以為應該讓優質的醫療資源流動起來,把大醫院的管理、技術、資源等優勢輻射到基層醫院去,緩解大醫院就診壓力。同時,醫院也要對一線醫務人員多一點體恤,更多一點關懷、理解和支持。此外社會各界,尤其是患者給予醫務人員充分的理解、尊重和配合。每位醫務人員也應該懂得“要健康”,因為他們的背后是一個家庭,不僅要對患者負責,更要對家人負責。